生命之河长流不息——输血医学的故事之一 

    血液又被称作生命之河,它不仅承载着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也蕴含了我们人类共同的进化史。关于血液的种种故事与传说可以上溯至史前时期,那时人类的原始祖先还住在洞穴之中,靠捕猎为生。他们不懂血液是什么,但他们看到血液从猎物乃至自己身上的创口流出,生命也随着血液的流出而逐渐衰竭,生死之大使得红色的血液蒙上了一层神秘与魔幻的色彩。古代关于血液有着种种离奇荒诞的传说,古罗马人会饮用被杀的角斗士的血以使自己强壮;为了让自己更美丽,古埃及皇后杀死奴隶,用他们的血沐浴。把血液当作崇拜对象或祭祀符号,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中都能找到其文化踪迹,比如圣经中基督之血使得耶稣完成救赎,上帝与人的新约得以生效。在许多文化中,血液被认为不仅承载着生命与活力,甚至还可以决定个体的性格与命运。在一些有名的吸血鬼电影中,如惊情四百年、暮光之城、黑暗传说等,被吸血鬼所咬伤吸血的人不会中毒死亡,而是成为吸血鬼,通过血液的交汇,改变了机体的生理,具备了超自然能力,超越了生死。

    历史上最早对于血液的医学相关的描述见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记载,他们认为血液是生命的基石,由肝脏所控制。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的巴比伦祭师则把人体内的血液分为两种:白昼血与黑夜血,显然,这是古人对于动脉血与静脉血初步认识。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医生们对血液、心脏及脉搏都有所描述,赫赫有名的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认为人体有两个相互独立且功能不同的血液系统:鲜红色的血液(动脉血)与暗红色的血液(静脉血)。静脉血由肝脏合成,提供机体生长所需的能量;动脉血由心脏产生,给予机体活力。肝脏产生的部分静脉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室,继而穿过室间隔进入左心室,在那里被心脏利用来自肺的空气“合成”为动脉血。血流的动力来自血管本身的收缩,血液由肝脏或心脏流至全身各处并随之消失,被来自肝脏的新生血液所更换。显然,盖伦关于血液系统的认识是错误的,但在盖伦的盛名之下,这种错误理论在西方领域延续长达1400年,这个时期其实也就是被称为“黑暗时期”的中世纪。那时普遍流行的观点是人的品行如恶习或美德与其血液紧密相关,因此,曾有人将贵族的血液注射给罪犯,试图改造他们的本性。

   


     盖伦在西方医学史上的影响之大较之他的前辈希波克拉底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在盖伦16岁那年,他的父亲在梦中接到医学之神阿斯克勒比俄斯的喻示,让盖伦投身医学。这个传说也许是后人附会,但在近现代之前,盖伦的西方医学中的地位确实堪比医学之神。盖伦传承并扩展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即人体的身体状况决定于四种体液的平衡或失衡,它们分别是血液、黄胆汁、黑胆汁与粘液。盖伦将人的精神状态也纳入体液说,血液——积极乐观;黄胆汁——暴躁易怒;黑胆汁——忧郁多愁;粘液——冷漠迟钝。西方传统医学中的放血治疗就是基于体液说,目的是通过放血来调整四种体液的平衡从而改善病情。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盖伦是一位医学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哲学家,这也是盖伦对自己及其学生的评价与要求。

    1492年,教皇英诺森八世(Pope Innocent VIII)病重陷入昏迷,医生们建议为其输血。血液来自三名10岁男孩。因为缺乏血液循环的知识,医生们只能将血液由口注入教皇体内。当然,这并非真正的输血,最终结果也是悲剧性的,男孩们死了,教皇的生命也未能挽回。中世纪的医学始终在黑暗中徘徊,甚至比起古埃及与古希腊的医学还有明显的倒退。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对于西方医学家来说盖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如自然科学领域的亚里斯多德。盖伦一生著述丰富,在解剖、生理、外科等众多医学学科创建了系统的理论架构,对于人文医学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在教会统治之下,盖伦的“血液理论”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桎梏,对于医学意义上的输血更是如此。现代医学在等待,西方社会也在等待,等待天才与勇气刺破黑暗,迎来启蒙时代的曙光。

采供血服务部 社会事务科 谢东甫撰稿